Stone IP 辞职了,去那裡工作呢?还没找到新工作就辞职,创业吗?有怎样的计划?没有。辞职来自于受不了,与其领著被剥夺的工资受气工作,三边不是人,不如离开,回来再说。
口出此言后一个月,Stone iP 便展开三十天独游欧洲之旅,第一站是曾到过的伦敦。那裡节奏急促,生活与香港相约,人们在 Underground 的脚步就像赛场上的马匹般,迈步向前衝衝衝;在九曲十三弯的旧式隧道中,川流不息的人群,规律地移动,彷如玩具模型,偶尔有人脱轨,站在路中,跟随的队伍却自动向左右两旁迴避,速度丝毫不减。
离开繁忙的大都会,坐上五小时的火车前往悠久歴史的苏格兰首府爱丁堡(Edinburgh)。他的吸引之处不独是一年一度的爱丁堡艺术节及哈利波特故事的出生地,而是他独特的地理环境、建筑特色及历史因素,让他渐渐成为一座活生生的古蹟,一个令人既气馁又吸引的古蹟。
抵达火车站已是晚上十点许,拿着地图寻找旅馆,只见街上行人不多,两旁尽是传统的砖石建筑物,心裡不禁有点担忧,深怕这古旧幽暗的街上会突然杀出贼,把身上的馀钱抢走。眼看地图,背顶 20kg,急步上山,不知不觉来到目标街道之一的 North Bridge,本以为转角可见 Cowgate,怎料 North Bridge 真是一座桥,Cowgate 不在眼前,却在脚下,要不像蝙蝠侠般跳下去,要不拖著彼倦的身驱,回头再找。
往回走了一大段,总算找到下桥的位置,硬著头皮在 Cowgate 走到底,总算找到緑色的 Budget Backpackers,心中对此城的佈局大感疑惑,不过一切也只好等待天亮才能解答。
翌日登上爱丁堡城堡,整个爱丁堡就在眼底,旧城区、新城区及现代城区,三个不同时期兴建的城区,三个不同的设计风格,歴史与保育构成此城市最美丽的地方。 以市中心的爱丁堡火车站(Edinburgh Waverley Station)为界,南方是 13世纪兴建的旧城区,北方是 17世纪兴建的新城区,旧城区以著名的爱丁堡(Edinburgh Castle)为中心,前方是 Royal Mile,并以 Holyrood Palace 为终点。旧城区不仅拥有耸立在死火山上的爱丁堡(Edinburgh Castle),更有三条看似街道的古式大桥,North Bridge、South Bridge 及 George IV Bridge。 三条桥两旁均有楼房,楼房又分别与桥梁及下方的道路连接,从地图上看,三条桥与一般的道路无疑,但实际上桥与下方道路并不相通,走下去可以寻找隐藏在建筑物内的巷弄,或往回走一大段寻找正规的道路。街道中的巷弄很多,位于楼房与楼房间,有非常显眼的,也有一道小门似的。这些巷弄不仅能够连接不同的主要道路,部份巷弄中间更有一个小空地,成为楼房中的小花园。 新城区的规划,相比之下简单多了。完整的城市规划,街道不如旧城区般複杂,道路分明,三大南北向格子状街道如同 SIM CITY 般简单,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订为世界文化遗产。它以 Colton Hill 为起,一直到 Charlotte Square,中间有三条平行的道路,Princes Street、Rose Street 及 George Street,既是平地,又现代化,井然有序。
城市最微妙的地方,旧城与新城区斜度刚好相反,例如:旧城区高的时候,新城区变成低地;旧城区低的时候,新城区变成高地,加上遥望 Edinburgh Caslte 与 Calton Hill 的 Arthur’s Seat,形成一个三角形。这样完全迁就天然地理形势的建筑方式,对爱丁堡人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事,换在性急的香港,早己被夷平了。
他没有高度限制,也没有强制保留,却十多年没有大型的新建筑物,歴史保留至今,仍然是如此井然有序;高楼大厦、拆迁重建,从没出现在市民的想法当中。对我们来说遥不可及的事,他们却像必然般保留下来。在城市中慢步,细钻感受每一条歴史。